一、采供血业务
1、血液采集
九月份采血计划和实际采血情况表
血型 |
A(U) |
B(U) |
O(U) |
AB(U) |
合计(U) |
采血计划 |
1671 |
1354 |
1671 |
522 |
5225 |
实际完成 |
1904.5 |
1232 |
1983 |
487.5 |
5607 |
实际采血情况:九月份共招募3929人献血,其中捐献全血5607U。九月份采集造血干细胞标本91份,其中合格标本36份,不合格标本55份。
2、血液检测 九月份共检测血液标本3891份,其中合格标本3762份,不合格标本(包括核酸检测不合格标本)129份,合格率96.7%。九月份共检测核酸留样标本2891份,其中不合格标本5份,具体检测不合格项分布见下表。
血液检测不合格项分布表
不合格项 |
ALT |
HBsAg |
抗HCV |
抗-HIV |
梅毒 |
核酸检测 |
合计 |
不合格标本数 |
82 |
27 |
12 |
1 |
10 |
5 |
129 |
3、成分血液制备 九月份血液成分制作共产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3338袋5593.5个单位,新鲜冰冻血浆2461袋3968.6个单位,冰冻血浆2990袋4267.1个单位,洗涤红细胞5袋9.5个单位,冰冻红细胞8袋12.5单位,去白全血5袋9.5个单位。
二、血液报废及非正常报废原因分析
九月份共报废红细胞类产品130袋224.5个单位,单采血小板2个治疗量。其中非正常报废红细胞类产品4袋7.5个单位。非正常报废全血1袋2个单位,为工作人员在对该袋血液进行滤白时发现血袋正面左管道上有一细小沙眼出现渗血;非正常报废去白全血1袋2个单位,为工作人员在制备时发现滤后袋有一较深划痕出现渗血,上两袋血液报废,并经质管科和成分室工作人员现场查看,确认均为血袋质量问题,并得到了厂家售后负责人的认可;9月7日,体采科工作人员采血前未认真查询系统中献血者既往献血检测结果,导致一不合格献血者(献血条码号为0730115717895,1袋1.5个单位)重复献血,血液报废;9月24日,体采科接一献血者(献血条码号为0730115715696)电话,称其献血前不久曾有高危行为,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将该献血所献2个单位血液作报废处理,并在NBSSS系统中将该献血者进行献血屏蔽处理;其余报废血液均为检测结果不合格而报废。
三、采供血服务
本月无未接到有关采供血服务情况的投诉。
四、质量体系运行监督检查
1、采供血环境监测 本月除成分室成分制备台面采样监测结果超过标准外,其余对采供血场所空气、工作人员手指、献血者肘部、使用中消毒液等工艺环境和过程微生物采样检测结果均合格;污水处理系统余氯检测结果合格;使用中的关键仪器、设备监测结果合格,在用仪器设备性能完好,运行正常,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合格。
2、九月份全血和成分血质量抽检结果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3、9月7日,体采科5号车工作人员在给一献血者(条码号为0730115717895)采血前未严格核对NBSSS系统中关于该献血者以往献血检测结果,导致因传染病指标检测不合格而被屏蔽的献血者再次献血,血液报废。
4、9月10日,质管科对供血管理科成分室低温操作台面进行环境微生物监测采样,8月7日,培养结果显示低温操作台菌落总数达6.8cfu/cm2,超过《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4.1.1中Ⅱ类环境物体表面菌落交总数≤5.0cfu/cm2的标准。
五、纠正/预防措施
1、供血管理科加强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环境卫生消毒、隔离等知识培训,要求工作人员依法、依规、按标准开展工作。
2、体采科加强工作人员采血前献血者既往献血检测结果查询培训,降低血液报废率,保障血液质量。
六、奖惩措施
1、九月份,体采科工作人员未对献血者既往献血检测结果进行查询,导致一被屏蔽献血者再次献血,血液被报废,扣绩效200元。
2、九月份供血管理科成分室低温操作台微生物采样监测结果不合格,扣绩效100元。
2015年10月10日
编 制 人 |
彭海波 |
编 制 日 期 |
2015年10月10日 |
审核意见: 1、请供管科和体采科按纠正/预防措施要求,切实加强培训,监控日常采血操作流程,确保各车点采血环境和血液制备环境安全、卫生,工作人员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2、请财务科落实奖惩措施。 签发人:方奎明 审核时间:2015年10月12日 |